如果说组织架构是一个企业的骨架,那么管理流程就是企业的循环系统。空有骨架的躯壳没有生命,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必须通过各个管理流程来驱动。那么刑事合规工作要成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也就必须嵌入企业的各个、各级流程之中,才能有机地与其他工作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企业的健康躯体。于是我们就找到了第三个观察、安排、执行刑事合规工作的维度:企业的管理流程角度。
这里我们以三个特别基本的流程为例来简单看一下刑事合规工作的浸润。
首先是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它规定着产品集成开发过程中各个参与部门的工作程序,控制着业务节点。如何将产品定义、开发过程中的刑事合规任务分配到各个流程环节中去,即是合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前述产品部门需要对商务模式的合法性进行的考量和论证,是否应当分配到概念阶段,在概念阶段的何处设置怎样的控制点?又如需求管理层面对各种需求的合法性的分析又以怎样的形式在哪个流程节点进行等等。当然也不必说开发阶段、验证阶段中的各项操作的合法性问题,技术规划、技术平台开发层面的合法问题等等时序的、分层的合规工作的分解和展开。
再粗略瞥一眼LTC(Lead to Cash)流程。从市场观察开始,就存在合法性甄别的问题。例如金融行业大量需要类个人征信信息或者个人信用评估服务,这个市场是否适合数据企业进入?到了销售线索的收集环节,就涉及到潜在客户的背景、具体应用场景、服务客户群的法律风险分析等问题。至合同谈判、签署的部分,则要注意合同条款对业务数据使用目的、使用方式的授权和约定等关键问题的把握。收付款环节有支付方式等要素需要考虑。及至合同交付和关闭,还有大量数据安全和最后数据删除等工作需要在流程中找到立足之地。
最后谈几句ITR(Issues to Resolve)流程,首先这个流程显然承担了数据安全方面的一大部分责任,尤其是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技术层面和人员层面的保障需要ITR流程予以事先考虑。对客户服务需求的合法性、满足需求的方式的合法性也要有必须的分析、决策环节。此外还不能忘记上一节提到运维部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异常事态发生时,ITR流程应该允许运维人员有处理问题的程序模板。